徽风皖韵里的新“枫”景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大药行调解室”的调解员正在调解涉中药材买卖纠纷。
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新庄孜派出所民警走访社区,与群众谈心,排查矛盾纠纷。
“百姓评理说事点”成为调处矛盾、宣传法治、收集民意新坐标。
池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正在对司法救助对象进行回访。
濉溪县临涣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士宏在调解群众纠纷。
10月底,庐江县人民法院网格法官进村镇开展“村村(社区)有法官,司法为民零距离”活动。法官正与村民及村干部围坐一起,宣讲法律知识。
徽风皖韵,绘基层善治“枫”景。
潮涌江淮,谱“安徽之治”新篇。
发源于浙江诸暨枫桥镇的“枫桥经验”,跨越一甲子,历久弥新,历久弥坚。
在江淮大地,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启了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三和相融”的“皖”美“枫”景。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路径、筑牢阵地平台、打造安徽品牌……一系列安徽实践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一线,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党建引领
汇聚治理合力
群雁高飞靠头雁。
我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对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领导,着力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构建,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红色动力”。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全省性指导意见,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
各级党委、政府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破解工作难题,形成了自下而上、逐级吸附、递进消化、有效衔接的矛盾纠纷分级治理模式,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格局更加健全。
“只进一扇门 纠纷全解决”。宣城市委深改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印发《关于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委政府“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确保工作推动有力有序。
“有事找书记”。铜陵市枞阳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创新“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形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找、办、评”工作法,确保群众提诉求、组织有回应、书记出实招、问题能解决。2023年以来,全县基层党组织累计接待群众7366批(人)次,化解矛盾纠纷7312起,化解率达99.26%。
“枫桥经验”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发挥群众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推动部门联动、组织联动,盘活有效资源,构建“大调解”格局。我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对接工作的意见》等14个工作意见,18家省直单位参与建立健全调解对接机制,诉调对接领域更宽、程序更加规范,诉讼与非诉讼化解方式有机衔接。
在亳州的中药材市场,“大药行”调解工作室,既有法官、公职律师、法律工作者“坐诊把脉”,提供法律服务,更建立起发改委、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配合、行业协会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纠纷调解机制,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护航。
池州市东至县昭潭镇因与江西省鄱阳县石门街镇为省际相邻镇,两地百姓群众来往密切,通婚频繁,由此引发的跨界跨域家事纠纷也较为常见。近年来,两地联姻的纠纷有了更便捷、更贴心的化解渠道。两镇打破行政限制,建立两地党委牵头的联席会议机制,挂牌成立“皖赣(赣皖)边界家事联调中心”,设立“皖赣边界司法联动共享法庭”。不论两地子女嫁娶到对方哪个辖区,都有“娘家人”说理,甚至其中跨界跨域联姻纠纷当事人在纠纷化解后,还成为了志愿普法宣讲员,现身说法。
目前,我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更加顺畅,警民联调、诉调对接、访调对接深入推进,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显现第三方优势。其中,公安派出所设联调室1589个,信访部门设联调室456个,1728家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113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覆盖金融消费、知识产权等20多个行业领域的调解工作室,初步形成了部门联动、集成作战的良好局面。
法治思维
聚焦诉源治理
良法善治,循法而行。
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样板中,立足法治思维,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让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
2019年施行《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2022年进行修订。地市积极跟进,突出“实”“新”“快”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立法规划,形成“一事一法”、特色“小快灵”等经验做法,地方立法补充作用、灵活功能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全省政法单位聚力矛盾纠纷预防、诉源治理工作,在法律框架内积极发挥解纷主动性,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延伸。
目前,全省9180个“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每分每秒都会有信息推送,不论百姓求助抑或群众纠纷,“指尖警务”覆盖373万余名社区积极分子、居民代表,实现住户、商户、企业联系全覆盖,有效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我省公安发挥驻村(社区)民警辅警矛盾纠纷排查“前沿阵地”作用,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版、网络版、创新版。
“法官进网格”已成为合肥法院一项常态化工作。两级法院法官(助理)定期深入到包联网格,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调处纠纷,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法院聚焦矛盾纠纷全生命周期治理,推动构建“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多元解纷模式。中基层法院加强与党委政府工作衔接,在人民法庭普遍建立诉讼服务站点,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推动形成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大合力。
10月8日,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我省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30名人民调解员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离不开强大的调解队伍。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持续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出台《安徽省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办法》,指导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配备3名以上专职调解员,乡镇(街道)配备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一半以上的村(居)配备1名以上专职调解员。目前,全省有人民调解员96413名,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18635人,占比达到19%。
为提升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去年举办了全省首届人民调解员技能竞赛,在全行业掀起学技能、练本领、强素质、促发展的热潮。今年开展了首次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定出118名一级人民调解员,有效发挥了等级人民调解员示范引领作用。
在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优化“以案定补”“以奖代补”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安排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
长效机制
夯实治理之基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创新体制、完善制度、夯实平台中实现长治久安。
群众有诉求,最怕“踢皮球”,如何让群众反映问题既省心又省力?构建“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是我省的新解法。
我省加快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依托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实体平台,因地制宜整合政法部门资源,吸纳行业部门力量,建立完善市级“一站式”矛调中心14个,县级119个,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阵地作用持续彰显。
今年,省司法厅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相结合,开展“一站式”解纷体系试点,选择合肥、淮南、马鞍山、宣城和池州5个市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实体与网络”平台叠加、“集中与分散”模式并行、融会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化解枢纽,努力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指导,各单位各部门衔接联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特色解纷体系,由“单兵作战”变为“集团作战”。
目前,省市县乡四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部建立,有效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重要作用,主动把信访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配合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严格落实信访事项清单化管理闭环式办结制度,同时大力推广“六尺巷工作法”,邀请154名专家学者成立省级信访工作专家库,在全省成立4个复查复核协作区,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拓展多元化解主体。
池州市检察院将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与走出去的检察服务有机融合,打造以“暖民心、顺民意、维民权、释民惑”为内核的“温暖控申”品牌。在此基础上,池州市总结推动全市政法单位以“温暖”为切入点,提升政法服务品质。在池州市委政法委的积极推动下,检务大厅、家事法庭、警民联调室和法援中心、人民调解室等在各相关单位不断得到健全完善,建成集接待、服务和办案为一体的工作区,实现面向群众的“一站式”服务。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我省坚持问题导向,紧抓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时段,积极防范各类矛盾风险隐患。
肥西县公安局花岗派出所提出辖区矛盾全量起底“收”,通过多渠道将矛盾纠纷收集后,再分类处理,确定风险等级,依等级制定处置方案,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淮南市谢家集区在全区230个网格内推行“警网融合+”模式,发挥200余名专职网格员、45名警格员“人熟事清家门近”优势,1名社区民警与4名网格员“绑定作业”,每月全覆盖入户走访,每天全过筛网格微信群、“警民议事厅”信息,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同时,聚焦“门内”婚姻家庭,“门间”邻里、物业,“门外”老矿区遗留问题、交通、医疗等纠纷多发高发领域,进一步细化明确18个部门排查责任,形成合力。区委平安办每月牵头召开联席会议,会商各领域摸排化解情况。
全省层面上,近年来针对矛盾纠纷容易激化升级问题,出台了关于深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全力防范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的指导性意见,在12个重点领域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攻坚行动,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针对农村地区“人地矛盾”问题,开展全省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专项排查化解,切实做到前瞻预防、前端治理。
德治赋能
培育品牌集群
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治理中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理念深耕其中,孕育出一系列具有徽风皖韵的矛盾纠纷化解品牌。
黄山市西递镇充分挖掘典故中利他、无讼、和合因子,着力于解决邻里纠纷点多线长面广等实际问题,打造出化解邻里纠纷“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全镇连续10年矛盾纠纷“零上交”,连续30年命案“零发生”。
桐城市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蕴含着“以民为本”的精神追求与“以礼求和”的文化内涵,实现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有效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
淮北临涣,因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一杯茶”调解法做到化解矛盾纠纷不写状子、不交费用、不限案由、不限时间,调解工作得到当地群众认可和欢迎,被誉为“古有医者悬壶济世,今有茶客提壶安民”。
11月,安庆市“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与马鞍山市“导、解、防”工作法、芜湖市“三问”工作法共同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我省深挖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元素相结合,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品牌,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打造安徽矛盾纠纷化解品牌集群,我省8项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交流,越来越多的安徽品牌叫响全国。
民主和法治,寓活力于秩序,寓秩序于活力。
我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战斗堡垒作用。
定远县二龙回族乡创新推行以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为“1”, 政法委员、包村干部、综治专干、驻村民警、网格员为“5”,基层政法干警、法律顾问、“五老”、新乡贤、村民代表等多元力量为“N”的“1+5+N”解纷工作法,连续12年被评为市级“无访乡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我省积极做好群众议事,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当地。“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新乡贤”“和事佬”“老娘舅”等多元主体参与说理劝和成为常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探索出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保障群众对基层事务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四事四权”工作法,进一步完善村(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主动性。
在基层扎根发展,在实践中迭代升级。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样板将不断优化提升内生动力,汇聚多方合力,让“安徽之治”成色更足、优势更加彰显。
来源:安徽法制报
作者:唐欢
编辑:杨思淼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